保护研究 不止需要科学家2021-01-21 09:13
“我们将沿着众人憧憬的滇藏线和新藏线,途经森林、灌丛、荒漠等植被类型,用四千多公里的旅程,一起探寻高原植物的奥秘。”这个夏天,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森林灌丛生态系统调查子项目面向公众召募志愿者,只要是有植物分类学基础的爱好者、大自然爱好者、静物摄影爱好者,都可以申请人甄选此次对西藏中西部的植被调查。这是第四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公众科学与生物多样性维护”议题中的一个案例。事实上,与生物多样性涉及的公众科学项目早已在发达国家获得了一些不俗的科学与社会效益,公众科学家开始沦为科学研究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势力。公众贡献数据,科学家贡献科学知识森林灌丛生态系统调查子项目的的组织方——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是通过一个取名为“Biotracks”的公众科学平台发动这次召募的。Biotracks于2016年问世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它是一款可用作大自然观测记录、具备科学考察功能应用于的App,使用公众科学与对外开放科学的模式:需要笔记本、地图、GPS记录仪,任何使用者都可以随时记录物种照片和自然景观,并分解专属的个人大自然仔细观察地图;记录GPS轨迹,在给定方位分解摄制点;搜寻物种照片,感官周边轨迹和图片信息……Biotracks近期的一项最重要功能就是反对发动科学项目,还包括公共项目、团队项目和偷窥项目。比如,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被生态学与植被图志编研研究组发动的2019南迦巴瓦春季植被调查、由中国科学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美丽中国”项目反对的甘肃和宁夏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调查等,除此之外,有大量项目探讨于高校分类学教学和野外进修。近期数据表明,今年以来Biotracks用户公开发表照片集早已多达100万张,覆盖面积了1.7万个生物物种,60万个地理位置,目前运营的科学项目多达800个。“我们期望这是一个确实由公众、科学志愿者、科学家群体一起参予反对的分享平台,目标是已完成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地图的绘制。